案由分析:
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凝结着历史的记忆,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它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我国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绝大多数都在村落中。然而,由于近年来城镇化、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多重冲击和挑战,千镇一面、万村一貌的特色?;臀幕;谥鸾コ晌残晕侍?。村落迅速大量消失,村庄空心化、村民老龄化,以及外地民众涌入和文化入侵导致土著文化衰退和异质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何?;ず?/span>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子孙后代留存厚重的“乡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迫切任务。我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拥有大量的村落和集镇,然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仅11个,自14年开始的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评选中安庆也仅有怀宁和桐城市孔城镇成功入选。我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极不相符,因此,在美丽安庆的建设中亟需?;げ⒗煤谜庑┲匾奈幕试春筒豢稍偕恼涔笠挪?。
一、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ご嬖诘奈侍?/span>
一是缺少相应的法律?;ご胧?。相对国外一体化保护,我国仅对历史文化名镇颁布了对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传统古村落颁布任何?;す娑?,村民们对历史建筑保护及如何在具体日常行为和生活工作中去?;だ煤梦幕试慈狈θ鲜叮由暇美媲?,造成一些古建筑破坏和流失。
二是修缮成本高于拆旧建新,建设性破坏成主要问题。古民居建筑年代久远,居住环境落后,亟需修缮。但修缮成本通常高于拆旧建新,迫使村民弃旧建新或拆旧建新,造成体现古村落传统特色的历史空间被侵占,村落古朴静谧的传统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支持力度。部分建筑遗产被彻底损毁,即便是已公布为各级文物?;さノ坏南缤两ㄖ浔;の拮式鹨泊嬖诤艽笕笨?。政府出资修缮历史建筑的专项资金有限,只能抢救性地对一些重要的建筑进行修缮,对于其它大量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无法顾及,导致许多无比珍贵的建筑遗产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就彻底损毁了。
四是丧失了文化原真性。传统村落人口剧减,村落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导致村落丧失生机和活力,历史文化传统延续出现断档。同时由于名村旅游开发导致异地文化入侵,朴实憨厚的民风民俗及地方特色文化被所谓的“现代文明”颠覆,现代化生活正在蚕食着整个村落,使村落原有的肌理和历史文脉丧失,严重侵蚀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原真性和文化魅力。
二、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さ慕ㄒ椋?/span>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遵照“?;の鳌⑶谰鹊谝?、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大古村落?;すぷ髁Χ?,确保珍贵文化遗产的存续。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文物?;しā贰ⅰ独肺幕敲蛎灞;ぬ趵罚龅街捶ū匮?、违法必究。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知名度,传播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第二,注重原真性,倡导“活态?;ぁ薄4炒迓浜兔蛎宓募壑岛吞氐憔驮谠谟谒幕钐院拖低承?。因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不能只注重古建筑、古桥、古井等实物,也应关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び行挝镏饰幕挪耐保;ず梦扌畏俏镏饰幕挪捌浯腥耍苊馊美肺幕蛎宄晌У袅榛甑目湛?。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生活气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保护和修缮古村落、老建筑这些物质载体同样重要,否则将会陷入“有文物没文化”的尴尬。
第三,处理好城镇化与古村落?;ぶ涞拿堋T?/span>推进新型城镇化中要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城镇化总体规划中,进行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以?;ごⅲ钥⒋俳;?,有效抑制对古村落建筑的破坏,保证古村落文化的完整性,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历史、社会、人文和生态魅力,惠及民生,使其延年益寿。
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梢杂烧M罚掀笠岛凸娲壬苹?,整合民间资本等多方力量,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项基金,拓展资金募集渠道,允许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第五,重视古村落及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研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我市古镇古村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将那些淹没在山野民间、“隐姓埋名”的珍宝挖掘出来,并运用文字、图片、影像、录音等多种方式,完整记录保存下来,建立古镇古村名录,确定?;ざ韵?,实行分类保护,分级管理。同时,古村落传统文化也像古村落建筑一样,面临失传或消失的危险,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走访座谈、口述历史等方式全面搜集整理与古镇古村相关的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抢救性?;ぁ4送?,还要整合地方人力资源,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古镇古村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挖掘古镇古村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传统古镇古村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加大对古镇古村的研究、?;び肟⒘Χ?,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希望有关部门引起充分的重视和关注。